近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我校冯文丽教授入选。
2004年至2018年,中共中央连续十五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冯文丽教授就是用知识服务“三农”的杰出代表。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冯文丽生于1974年,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
冯文丽现任河北经贸大学农业保险研究所所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农业保险。担任南开大学农业保险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北省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冯文丽教授在《金融研究》、《保险研究》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等著作8部;主编历年的《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报告》;主持世界银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等课题50多项;获得省级优秀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5项,中国保险学会优秀成果一、二等奖2项;研究成果获得10余位国家和省部级领导认可性批示;获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入选者(一、二、三层次)、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和河北省“百名青年风尚人物”等称号。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讲述冯老师与农业保险的故事。
农业保险初相遇,人生转折从此起
2001年,冯文丽进入厦门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导师是我国保险学界以治学严谨而闻名的林宝清教授,让她一定要选择一个创新程度高的选题。冯文丽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查阅了国内几乎所有的金融保险文献,最后把目光锁定在农业保险方向。她认为,农业保险是WTO规则下支持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当时理论界研究的学者非常少,实务界也濒临停办,很少有人研究的方向才容易创新。她的选择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肯定,只是担心资料太少,难度太大。
难度的确很大,2001年中国知网里有关农业保险的文章只有23篇,在这样的资料基础下,要完成一部20万字左右的博士论文,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她不怕难,不怕苦,无暇欣赏美丽的厦大风光,在厦大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里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她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就是博士毕业的时候,都没有去过厦大标志性景观——上弦场,被同学们笑为“假厦大人”。
付出终有回报。2004年博士快毕业时,一篇重要的文章《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制度供给》在金融权威杂志《金融研究》上发表,这篇论文是截至目前国内农业保险领域被引用率最高的一篇学术论文,被引用424次。她的博士论文《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被列入“厦门大学国家级金融重点学科标志性成果系列”,还没有毕业就获得了厦门大学的出版基金资助。
刻苦钻研为民生,愿望实现终不悔
博士毕业以后,她依然回到河北经贸大学任教。通过博士阶段的学习,使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等“三农”问题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此后,她的研究目光始终就没有离开过农业保险,这一坚持,就是18年。
冯文丽做研究,有知识分子的“倔劲儿”,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和官方不一致。2012年,《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将农业保险定位为“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冯文丽不认同这个观点,马上和国内农业保险权威专家庹国柱教授一起发表题为《农业保险不能是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的文章进行反对,提出“农业保险应该是政策性保险”的观点。这是当时唯一一篇旗帜鲜明反对官方观点的学术文章。后来,《农业保险条例》正式颁布时则定位为“政策性保险”。
冯文丽做研究,喜欢深入实践前线,力求能解决实际问题。她每年编写《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报告》,记录和反映2007年以来河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办情况。这是全国第一份分省的农业保险发展报告,为与农业保险有关的政府部门和保险机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决策信息。
她多次前往河北省贫困县阜平,最早宣传阜平的“金融扶贫、保险先行”扶贫模式,研究报告受到了时任省长张庆伟的高度认可性批示,并形成了河北省委省政府文件,为“阜平模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保险扶贫模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承担国务院扶贫办的研究课题《精准扶贫特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前往全国很多贫困县调研,总结精准扶贫特惠金融的政策体系和实践案例,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认可。
冯文丽说,研究了18年的农业保险,自己好像已经和农业保险融为了一体,农业保险研究已经成为她最重要的爱好。2017年,她调研农业保险,参加农业保险学术研讨会,跑遍了中国17个省份。2018年,与时俱进的她,开办了“冯老师说农险”公众号,为保险学界和业界提供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创新案例。在学校的支持下,她还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温情化的学术沙龙——“冯老师农险咖啡屋”,邀请庹国柱等农业保险领域的权威专家来咖啡屋做学术交流,建立起河北经贸大学农险研究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发现并培养有志于农业保险事业的专门人才,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4期学术座谈会,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也受到了国内农险爱好者的高度关注。
冯文丽说,在未来的研究生涯中,她将谨记恩师林宝清教授的谆谆教导,时刻保持对农险研究的好奇之心和敬畏之心,为农民增收、为脱贫攻坚、为农业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大计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教书育人儿时梦,老鹰育雏桃李情
冯文丽不仅学术研究做得好,也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她说,“我12岁发表了人生第一篇文章《我的理想——当老师》,所以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去了银行工作,我却选择了待遇清贫的留校任教,当时大家都觉得我疯了。”从博士毕业直到现在,她有很多去保险公司“掘金”的机会,但她依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冯文丽多次被评为河北经贸大学“十佳硕士导师”,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导师。她给学生教保险理论知识,经常带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把学生送到保险公司顶岗实习积累实践经验,让学生参与编写河北省农业保险报告、管理“农险咖啡屋”,还给学生教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学生经过她指导2-3年后,一般都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实践经验,具备很多保险行业要求的职场素质,所以很受业界欢迎。而且,学生们受她的影响,都非常热爱农险事业,在河北省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中都有她的学生,为河北省培养了非常奇缺的农业保险专门人才。
最后,我们把冯老师在2018届大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寄语送给大家:
“同学们,你们将来会面临很多选择,如果不知道选哪一个时,建议你们尊重自己的内心,选择最喜欢的那件事情去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选择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心无旁骛、专注地去做,把每个细节都做到行业极致。如果你能这样坚持五年,最多十年,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