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在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发布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区域合作倡议》提出,持续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加快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新体系。
“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京津冀三地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在区域经济和全国同行业中都有重要地位。”河北省政府参事,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义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京津冀协同培育的六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应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京津冀地区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突破口,增强未来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汽车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为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在加快推进京津冀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武义青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组织开展协同攻关。目前,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和工具链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卡脖子”技术环节,也制约着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此,武义青建议,聚焦“卡脖子”核心技术,发挥京津冀优势,尤其是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加强科研组织,联合开展协同攻关,破解“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
二是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有整车企业259个,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12892个,零部件企业个数与整车企业个数之比为50∶1,长三角这一比例达96∶1,而京津冀仅为23∶1。对此,武义青建议,加快引入培育一批牵引力强、产出规模大、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落地,串联起一批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形成先进汽车制造业集群。同时,立足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聚合不同行业参与者优势,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龙头企业的技术与产品扩散,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提高协作水平,促进互补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及生态体系。
三是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同国内外其他地区沟通对接,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加强营商环境交流互鉴,扩大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聚焦“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完善规划落实机制、标准衔接机制,推动研究要素资源统筹机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精神,精准制定实施各类支持政策,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加强政策协调性,及时回应关切和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今年7月20日,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联合组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揭牌成立,并正式启动运行。武义青建议,要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作用,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纳入“京津冀联合办”议事日程。“据了解,北京市、重庆市、陕西省、安徽省、四川省、吉林省等工信(经信)部门均设有汽车处,建议津冀两地在工信部门设立汽车处,强化组织协调,推动成立京津冀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联盟。”武义青说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